電子秤
12-20日聽福建當地居名說,這里很多菜店的電子秤都不夠數,與菜販理論,惹得一肚子火。據當事人介紹它在泉州一家菜店買了625克黃瓜,在泉州的3家菜店分別買了645克西紅柿和830克紅薯。
據當事人說他提著買的菜品來到一家超市,將菜品放在電子秤上稱重,顯示重量分別為620克、635克和815克。記者隨后來到另一家一家菜店,這些菜品一上秤,重量分別為625克、640克和820克。記者多次嘗試,得到的結果都有偏差。
一位菜店老板說,部分菜店的電子秤因人而異,如果老板見購買者是年輕人或不計較的人,就會在秤上做些手腳,如果發現對方年齡偏大,就會給足量。顧客買活雞、活魚時,都會讓老板直接現場加工,很難發現秤準不準,zui容易挨商家“榔頭”。但對如何在秤上做手腳,她表示不清楚。
到底誰家的秤準呢?當事人帶著購買的蔬菜來到泉州再就業長青農貿市場,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,當事人在公平秤上將買的菜品稱了一遍,發現重量與購買時的重量一致。
該工作人員說,電子秤不可能十分準確,存在10克至20克的偏差屬于正常,但如果市民發現買的物品重量與在公平秤上稱的相差太多,就要注意了,可能該電子秤做過手腳。如果是在市場購買的物品,可以向市場管理方投訴。